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3
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蓝树叶》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
【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丽丽借绿铅笔为
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
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
要求和本组训练重
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
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
还要根据不同
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丽丽为什么没有接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园园看见丽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
【说教法】
1引读法
丽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
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
倘若学生也能发
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f23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戈V、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
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
我试图让
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学生
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