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化。(维基)
从鸿雁传书、雕版印刷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深刻改变了文学的格局和阅读习惯。开宗明义,网络发展指的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而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艺术,其意旨在于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化。今日,以是否有利于文学的多元和丰富为标准,我方认为,网络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首先,网络发展使抛弃身份地位的表达成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表达会受到诸多限制,家庭的牵绊、职业的限制、身份的桎梏让人只能把一些话藏在心里。然而在网络上,人却可以抛却身份地位包袱,传达内心的真实。曾经的文字狱让诸多人老死狱中,现在的网络虽然仍有种种不足,却仍然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一个警官在职场中不能直率地指出“命案必破”的种种弊端,却可以在博客中、在小说创作中用真心写下这种制度的微妙之处,在网络身份的背后放飞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不再成为孤岛。其次,网络发展促进了文学题材的丰富。文学来源于生活,过去人们视野被局限于一家一国,也难以获知异域的风土人情。在信息闭塞的古代,不是出身于高门望族的曹雪芹,就写不出《红楼梦》里用旧年蠲的雨水沏茶的细节。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密集带来了更多的灵感,也让更多的人有能力去发声。不论男女老少,各个阶层的人以网络为平台书写自己的生活,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可以促进题材的多元和表达的自由。最后,网络发展让文学的流传和储存成为可能。网络作用于文学,让很多原本被埋于故纸堆中的或者被供奉在神坛之上的书本走入了人间烟火,也让更多生活化的作品切切实实的拥抱读者。由于时间的流逝和时局的动荡,以往的文学经典或是散佚,或是仅有孤本珍藏,可以通过经典的数
f字化、图片化重见天日。对于一些当代文学经典,数字化也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而对后世而言,网络的存储成本远远低于纸质媒介,有利于文学全貌的保存。因此,网络的无限宽广的触角和存储的简便,为文学血脉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学的真谛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修辞的铺陈,而在于真实情感的表达和对社会风貌的再现。网络作为平台和媒介,对文学相关的各个环节都促进其丰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