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抗
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8、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作活性的细胞如NK
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19、CDR:互补性决定区,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又称互补性决定区。20、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21、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不经C1、C4、C2激活过程,
f而直接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又称第二途径。22、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1分),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殖和分化等功能(1分)。23、细胞因子的旁分泌效应:活化的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邻近的靶细胞表现的生物学作用。24、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效应: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自分泌效应。25、粘附分子: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26、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27、初始T细胞:是指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存活期短,表达CD45RA和高水平的L选择素,在外周淋巴结之间进行再循环。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无免疫效应功能。初始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内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并最终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28、Th细胞:初始CD4T细胞可分化为Thl、Th2和Th3三类效应Th细胞,分别分泌不同细胞因子,发挥不同免疫效应。其中Thl细胞Th2细胞分别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Th3细胞则通过分泌的TGFβ对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29、效应T细胞:存活期短,主要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黏附分子整合素和CD44和CD45RO。与初始T细胞不同,不能在外周淋巴结之间进行再循环,而是向外周炎症组织迁移。在炎症组织内,效应T细胞仍需与抗原递呈细胞或靶细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