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许丙英来源:《教师下》2019年第07期
摘要:所谓结构游戏,就是幼儿利用沙土或积木等进行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带有强烈的创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对社会性知识的认知与自身的想象创造力状况。文章首先分析课堂结构游戏中的诸多不良现状,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一是关注生活素材,引发结构游戏兴趣二是注重个性差异,提供适宜建构材料三是拾级增加要求,丰富结构游戏内容四是适时介入点评,掌握结构游戏技能。
关键词:结构游戏兴趣材料内容技能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328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127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然而,我们知道幼儿园游戏种类繁多,而结构游戏则最受幼儿欢迎与喜爱。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获得知识的途径来自他们的亲身体验及动手操作。但是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常常无法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自主构造完成,因此这种结构游戏一定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启发下让幼儿可观察、模仿并能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按照想象和意愿进行构造。然而,纵观当下很多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结构游戏中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笔者理性反刍课堂结构游戏中的诸多不良现状,并根据自己多年对幼儿课堂结构游戏的思考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反刍幼儿结构游戏活动的现状
众所周知,幼儿园里大多时间都是组织幼儿在“玩”中进行学习,让幼儿在“玩”中获得身体技能与知识经验的发展,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而结构游戏则是幼儿在幼儿园经常玩的一项活动,尤其是针对各项心智与身体技能还不够成熟的小班幼儿。结构游戏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小班幼儿几乎天天都玩积木。但也正因如此,这种游戏常常被幼儿教师所忽视,因此在小班结构游戏中存在诸多不良的现状,主要盘点如下:
(一)无意建构,缺乏兴趣
当前最为普遍的就是教师在结构游戏前,没有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导,把积木往幼儿的桌上一倒:“接下来,小朋友自己玩积木哦!”于是,教师犹如旁观者站在一边任由幼儿自己玩。而由于年龄的差别,小班幼儿在结构游戏活动中总会表现出各自特点。很多幼儿在游戏中喜欢独自玩耍,而有一部分幼儿对这种每天无论在校还是在家都玩的积木毫无兴致。另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