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一、实验原理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19世纪后半期许多生物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染色体,1875年EdwardStrasburger描绘了活的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879年,WaltherFlemmi
g随之从两栖类幼体的固定和染色组织中描绘有丝分裂的过程。他创造了今天常用来描述有丝分裂过程的述语,WWaldeyer将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的主要结构命名为染色体,TheodorBoveri和walterSSutto
在1902年将遗传物质和染色体联系起来。随着细胞学技术的改善,在许多动物和植物细胞内观察和研究了染色体。尽管如此,人类染色体的研究进展却很慢,因为研究材料不容易得到还有被应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技术不能够用于人类,当人类细胞离体培养生长时这些困难就解决了。培养中的分裂细胞能够用碱性的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不受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影响,接着在培养中的细胞暴露在低渗溶液中,这种低渗溶液可以引起细胞膨胀,因此可以单独观察和数出细胞的染色体。当徐道觉和ALeva
(在1956年)采用这些技术培养人肺胚胎组织细胞时,人类染色体数目被确定为2
46,在英国,研究生殖巢组织的CEFord不久就确认了这个观察结果,确定人类染色体数目为46的其它研究是以骨髓和皮肤活组织的细胞培养物为基础的,人类染色体的数目有重要意义研究在1959年那时JLejeu
e和他的合作者将机能失调的唐氏综合症归因于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从此以后,许多主要的生理和精神错乱都与人类染色体的畸变联系起来了。对人类染色体的研究通常使用血液白细胞,这种血液白细胞能很方便获得、培养,并诱导有丝分裂实验七,当一切准备适当,可看见各种各样长度的人类染色体(最长约10um,最短约2um)和不同位置的着丝粒(主要的狭窄区)。
二、实验目的
1根据大小,着丝粒位置和随体的有无描述人类染色体的形态。2.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人类白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相片
四、实验步骤1、染色体的形态、
依据染色体的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正常人的常染色体已经被分为七组,A到G,还有一对性染色体,xx或xy,依这些准则,人类的23对染色体被归类如下。
组别
ABC
染色体
1到34和56到12
fDEFGX
13到1516到1819和2021和22XX或XY
f2.染色体测量
目测相片上每条染色体长度,按长短顺序初步编号,写在每条染色体相片背面,用钢尺逐个测量每条染色体长度(长臂长、短臂长),换算出各条染色体的实际(绝对)长度、相对长度、臂比及着丝粒位置,有随体的染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