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
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ystolicblood
pressure,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
DBP≥90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肾上腺素能
系统反应性降低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血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SBP升高和脉压增大。
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不
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若脉压过大,SBP明显升高且DBP水平<50
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
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
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
常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
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
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
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
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通过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
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当
SBP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
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能。
假性高血压
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SBP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加。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血压水平2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
3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和或可治疗的因素,如有无继发性高血压4评估靶器
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
通过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年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
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由于老年人
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
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
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
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如每年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
体位立、卧位血压测量。特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