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课程简介
课程说明: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也为更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发动机特性、发动机的排气涡轮增压等。先修课程:发动机构造、机械原理等。参考教材:《内燃机原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刘永长《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蒋德明《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陈培陵《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董敬《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峥、王建《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蒋德明《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边耀璋
f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授课章节: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的:
1掌握发动机的3种基本理论循环及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比较;2掌握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3了解发动机的其它性能;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损失的4种测定方法、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了解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途径,了解发动机热平衡的分析内容和意义。能力目的:1.能结合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分析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技术措施,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因素。三、授课学时4课时四、授课方式讲授五、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听说某某车发动机动力强劲,马力大,加速性能好,是如何评价出来的呢及如何界定的呢,这就是我们本章需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教学1.发动机理论循环(1)三种循环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