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建国以来乡镇党政体制的变迁
作者:张红旗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乡镇党政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演变历程的回顾揭示了乡镇党政体制从政府统一领导转化为党政并立再到党委领导政府最后形成以党委为中心、党委与政府融合的变迁路径。
关键词乡镇党政关系党委书记
建国初期以乡政府统一领导的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即开始了系统的地方政权建设。国家通过行政区划的重新设置增加行政层次缩小行政区划建立了乡行政村制加强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促进了土地改革。这一时期行政村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的最基层一级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专门机构。1950年政务院通过的《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定乡长、副乡长及委员由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任命。乡政府统一领导全乡工作领导一元化没有并列的党委机关行政权集中工作效率高。由于乡的规模很小便于人民参政与监督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中国行政区划划分为“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撤销原有的“行政村”建制乡、行政村统一为乡建制设立乡政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按一定条件设置民族乡。这样以宪法形式确立乡政权的法律地位在中国宪政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民主建政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前党和国家没有规定一定要在乡镇建立与乡镇政府并列的乡镇党委而是和其他基层单位一样按党员人数多少设党支部、党总支或基层党委。”笔者调研的木兰镇的情况是1952年1月建立中共同兴乡小组1956年召开同兴乡第一届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5名总支委员成立党总支1958年成立同兴乡委员会。
人民公社时期逐渐确立社党委对社委会政府的领导
由于分散的个体农业不能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不能够解决粮食问题为了发展工业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然的历史选择。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基层政权建设产生了十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重大的影响它突破了基层政权只做行政事务的局限而是全方位地加强了对农村的管理和控制。随着农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逐渐发展成为人民公社体制。
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共建立了28576个人民公社参加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91。至此人民公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这个时期公社的特征是“一平二调三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