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4号)精神和要求,参照《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研字〔2018〕19号),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具有资源与环境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行业相关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1
f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工程科技文献,了解资源与环境工程发展前沿和动态。
二、培养领域及培养方向
1地质工程。(1)油气与固体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2)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3)地震工程;(4)灾害地球物理;(5)城市地球物理;(6)环境科学;(7)环境地质学;(8)矿井地质与安全;(9)矿山环境保护;(10)环境地球化学;(11)大气科学与工程;(12)大气环境与工程;(13)空间科学与技术;(14)卫星遥感科学与技术。
2安全工程。(1)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2)灾害防控关键技术;(3)安全工程材料;(4)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
3环境工程。(1)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2)水环境控制与修复;(3)环境毒理与生态;(4)环境纳米材料与应用;(5)环境与气候变化。
三、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最长修业年限(5年)内完成学业。
2
f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应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其他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
工程硕士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