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喝醉乱来怎么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
1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松户与三在工作中拾到的一封信,讲述了一个工人掉进水泥厂碎石机里被碾碎、又在转窑里被烧成水泥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人民的血泪图。B.文章虽短,却能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日本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悲哀和无奈,读后令人唏嘘。C.小说中人物松户与三发现盒子后马上想到“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表现了他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私贪婪、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D.小说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信件的具体内容,女工详细叙说了爱人死亡的全部经过,口吻平静,说明女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遭遇面前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E.松户与三读完信后“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2小说围绕松户与三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松户与三的形象。(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化”的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8
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梵高:情之热烈心之悲悯丰子恺梵高幼年的生活,只是亲近田园的自然。稍长,他就欢喜研究博物,常常离开了父母弟妹,独自赴田野中采集植物,或捕鸟类虫类,归家制成博物标本。他的性质从小是阴郁的,沉默而寡言笑。他的身材矮短,背脊稍向前屈。头发带红色,额上多皱纹,颜貌古朴,显然是一个富于冥想而内心深刻的人。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向一个美术家的助手索得一块黏土,拿来塑成一只小象,手法非常精巧,犹如学过雕塑的一样。又有一天看见一只花猫跳上庭中的苹果树,就在纸上描出它的活泼的姿态,笔致非常灵动。然而他这成绩不是技术的产物,乃热情的产物。他向来不习雕塑与绘画,一旦心有所感,形象就会得心应手地产出。他一生并未受过正式的绘画的基本教育,他的杰作都是随感兴而产出的。这特点从小就已显露。梵高有一颗强烈的宗教心。他在比利时的时候,已曾把所见的不能忘怀的情状,用真挚的态度描表为绘画。作业中的坑夫、小舍前的男子、拾石炭屑的女子……题材类似米勒而盛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