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到2012年的5135,女生在高校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女大学生青春靓丽,不仅给校园带来活力和朝气,也是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因为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比男生而言,她们成长的经历和困惑使她们心理状况更为复杂,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由此引发的心理安全问题表现比较突出,例如“社会复杂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精神空虚”“、心理孤独”、“防范能力差,遇到事件不会处理”、“工作难找、就业压力大”等,所以,女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更应该得到高度关注和关爱的论断。三、当前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困境分析近几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引发媒体、学校、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热议和讨论,不仅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关注的新问题,而且也暴露出高校安全教育的不到位。尽管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困境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薄弱,亟须构建长效机制各大高校对安全问题的教育意义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教育意识显得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其一,从学校层面看,安全教育还未正式走进课堂,高校教务部门还未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排上课表,这势必影响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二,从教育教学队伍层面看,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未将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纳入学校
欢迎下载
5
f
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侧重在一般口头宣讲层面,并未深入内心。其三,从学生层面看,对于大部分女大学生来说,对安全问题不以为然,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其四,从职能部门层面看,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其他相关部门“各自为战”,使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组织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强,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由于缺乏全员参与而未形成长效机制。
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单一,亟待提高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高校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偏重于注重灌输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及转换讲的少之又少,安全教育就像纸上谈兵一样,导致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知与行”背离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对是非、善恶、安危的辨识能力仍然不强,且安全防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