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父母、老师和学校的指导和保护,特别是家庭教育过分溺爱“90后”女大学生。这种非常溺爱和过度保护,造成了她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同时也不具备基本防范的知识和能力,这使得她们成为受侵害的主要群体。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受到各种侵害的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一些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女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越发的突出。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不仅是贯彻国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提高女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举措。二、当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现状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安全教育欠缺导致女大学生在面对安全事故时往往手足无措,当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身易受侵害女大学生的人身侵害是指不法分子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危险的方法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直接实施侵害或以侵害相威胁,主要以寻衅滋事、骚扰等人身侵害的方式实施,此类侵害在实施过程中又极易转化为伤害、强奸等极为恶劣的违法案件,对女大学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女大学生生理上和“性别角色”方面形成的固有柔弱特质,使得在此类案件中女大学生与男生相比处于更易受到侵害的弱势地位。此类侵害不仅对女大学生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给她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其产生挥之不去的恐惧阴影,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对以后的生活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二财产被骗严重
欢迎下载
4
f
财产安全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非法的侵害的状态。绝大多数女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防范意识不强,而且单纯善良、同情心强,在交友、择业等遇到问题时不能清晰明辨,易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从而成为盗窃、诈骗等不法侵害的重点对象。不法分子对女大学生实施的诈骗财物主要是:假冒身份,流窜作案,如在大学校园里假冒老乡、同学、政府诈骗财物投其所好,引诱上钩,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到工作、考证或出国深造等心理,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言语蛊惑,伺机作案,想办法与受害者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出大方慷慨而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了解情况,寻机诈骗财物。
三心理问题引发安全事件突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女生所在比例逐年增加。通过教育部20102012年普通本科高校男女人数比来看,女生占比从2010年的4968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