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学具正方体、长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土豆和小刀、若干小棒和三通接头。教学过程: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学生动手切土豆。切第一刀,认识“面”。切第二刀,认识“棱”。切第三刀,认识“顶点”。继而通过屏幕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1)独立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2)交流结果和数法。
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3)提出研究角度:这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①活动提示。
1
f●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②动手操作。③汇报交流。在操作交流中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①初步认识。相机出示直观图见右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面”和“棱”。②直觉判断。寻找看不见的棱,了解直观图中如何用实线与虚线表示不同的棱。③形成表象。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3)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①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先擦去一条,展开想象。再擦去三条,继续想象。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相机揭示长方体长、宽、高的定义。②辨认长、宽、高。变换教具的摆放位置,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哪些棱的长度。(4)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①根据长、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