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P21第一段文字)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最小值;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最小值;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递减,南北半球太阳辐射相当
理解四季的成因及五带的划分。P20知道地球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分界面。P21
区分三大类岩石。P72
赤道除外,全球各纬度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四季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自地表向内依次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理解图126
1岩浆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特点有层理构造、化石,如石灰
岩3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新岩石,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绘制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P72图48
知道主要内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表现方式。P6971
结合实例分析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P7374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方式:地壳运动(主要形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褶皱有两种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呈山岭,但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呈山谷状,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安师大附中2内部资料,版权所有
2
f结合实例分析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P7071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及其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P28
运用示意图描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P30
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3435、39
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和分布。P38
在简易天气图上识别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