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广西百逢矿区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浅析
摘要:文章阐述了广西百逢矿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环境,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广西百逢
广西百逢矿区金矿床是广西第四地质队近几年开展普查详查发现的一个金矿床,目前发现金矿体2个,笔者就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对该地区域对寻找此类金矿床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1矿区地质特征
百逢矿区区域构造上位于华南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西林~百色断褶带中部的田林复式向斜东段、凌云隆起西部边缘,是广西桂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域内有六琴、尾龙、某仙龙、六丈等金矿床。
矿区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中三叠统百逢组第二段为含泥细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百逢组第三段下部为细砂岩夹泥岩;百逢组第四段下部为钙质泥岩夹薄~钙质砂岩,中部为粉砂岩夹钙质粉砂岩。上部为含粉砂质泥岩夹钙质泥质粉砂岩、泥灰岩透镜体。中三叠统河口组为含粉砂质泥岩为主,间夹钙质泥岩和粉砂岩。区内没有
f岩浆岩出露。
矿区构造是受北西向的右江区域大断裂影响,派生次级断裂近东西及南东东向发育,由数个呈北西或近东西向的背斜、向斜及其间的断裂呈雁列组成该区的构造格架。
断裂构造主要有南东向F1及南东东向F2、F3、F4、F5、F6。其中南东向F1是矿区导矿构造破碎带,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南东东向F2、F3、F4、F5、F6是矿区的主要含矿构造破碎带,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运移空间和聚集场所,①、②号矿体产于F3、F6断裂破碎带中。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床地质特征
百逢矿区目前共圈出2个矿体,以①矿体为主。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地层中的南东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产状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并与其一致为倾向南西,倾角48~61°。矿体沿走向延长804m;沿倾向延深大于220m,赋存标高550~770m,呈长条状产出,Au平均品位138×106,矿化较连续,矿体平均厚318m,矿体厚度与断层破碎带宽度呈正消长关系,破碎带宽则矿体厚,破碎带变窄则矿体变薄。
22矿石特征
221矿石类型
f百逢金矿矿石类型主要由硅质、泥质、碳酸盐矿物组成,按其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特征,可划分出4中类型矿石:硅质岩型、硅化角砾岩型、方解石化硅化砂泥岩型和砂泥岩型矿石。
222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为主,少量为辉锑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水云母及少量方解石、绿泥石、高岭石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