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R天体
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
GMmRh2
m
V2Rh2
m
2
R
h
m
42T2
Rh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GMmR2
c、第一宇宙速度
gGMR2
mgmV2R
VgRGMR
11.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12.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13.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14.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15、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3
f1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1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19、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20、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4
f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
时间等分:
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S
1:4:9
2
②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SN1:3:52
1
④ΔSaT2
S
S
kkaT2
aΔ
ST2
a(S
S
k)kT2
位移等分:①1S0处、2S0处、3S0处速度比:V1:V2:V3:V
1√2√3√
②经过1S0时、2S0时、3S0时时间比:t1:t2:t3:t
1√2√3√
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S0、第三个3S0时间比t1:t2:t3:t
1√21√3√2√
√
1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t2v1v22S1S22T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1v22中间位置的速度
5
f5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算术平均数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2v1v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