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党》等,前者写了一个参加革命前的少年漂流的过程,作品既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后者直接反映革命者的现实斗争与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塑造了革命者的形象,但形象存在较强的概念化缺陷。《短裤党》可视作是20世纪20年代文学与下一阶段文学的过渡期作品,在它的身上,已明显体现出下一阶段左翼文学的优点和缺失。
29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答案: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在《狂人日记》中是通过“狂人”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来实现的。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塑造这一形象用了现实主义方法。在《狂人日记》里,作家对狂人病态心理的描摹,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但是,作品把“反
f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疯话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作品巧妙地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画,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人对深刻丰富的“象外之意”产生联想。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
30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答案:在小说创作上,叶绍钧经历了从“问题小说”向更广泛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
在叶绍钧创作的初期,是以对普泛“爱”的人道主义的追求作为他写作的题旨的。如《阿凤》、《寒晓的琴歌》等作品,就鲜明地表达了叶绍钧对于生活的爱心和人道主义的理想。
叶绍钧拥有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在创作题材上,叶绍钧多取材于教育界的人和事,如小说《饭》,描写了一个穷愁寒苦的乡村教师的生活场景。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刻同情,同时,也在作品中反映了凋敝破败的乡村教育现状,对现实社会有所揭露和批判。叶绍钧在同一创作题材领域中更侧重的是对于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描摹与揭示。这些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在现实生活压力下变得委琐可怜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既真实生动,又寓含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如《校长》、《前途》、《外国旗》、《潘先生在难中》等。除了教育界知识分子题材,叶绍钧还曾选取农村生活题材,对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生活进行了表现。他的早期作品《这也是一个人》就是取材于农村社会,借一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