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开封市祥符区仇楼镇万寨小学孔月一、概述(一)学科和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二)简要描述教材和所需课时1、《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颂月佳作。此篇短文写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篇共84个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所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又抒发了自己复杂的心情。文章开头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结尾抒发感慨。2、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韵味。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在这三点目标中,感受文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知识,本课内容较容易理解,结合课下注释就能翻译出来。但是孩子们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很难理解苏轼在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让孩子们提前查阅苏轼的知识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本文很有必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f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学生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于是,我决定在教学中大胆地设置情境,收获一种别样的精彩。设置情境,突破重难点,这是我本节课教学的一大特色。《记承天寺夜游》虽然只是短短84个字,所写的也只是作者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场景与细节,但是,短短84个字却折射出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心情百态的影子。所以说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就成了课文学习的突破口。其次是品,最后是悟。读、品、悟是这节课所用的三字教学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的来源于网络和工具书,课堂需要运用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简介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和在黄州的主要经历,以及在此其间的主要文学作品。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第一步:读顺课文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学生听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f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步:读懂课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