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013年10月13日至27日,我很荣幸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青海省首届中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第一次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机会,由衷感谢青海省教育厅和华东师范大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华师大学习期间,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受益匪浅。初来到这美丽繁华且快节奏的都市,心中不免有些焦虑和忐忑,可老师们热情的接待,一句句暖人的叮嘱,待人做事的耐心和细致,使我一下子觉得亲切无比。通过十几天的学习,我深刻地了解了骨干教师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首先我们必须要正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高估自己,要发挥好个体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去努力,去研究教学,要把实践不断的提升为理论,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到了一种压力,我们肩负的任务是巨大的,要拿出我们的热情和智慧再一次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下面是我通过本次学习获得的体会:一、增强修养,提高技能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师德高尚、师能全面、教艺精湛、教技突出,这将成为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具有
f高尚的师德呢?聆听吴遵民教授和金忠民教授的精彩讲座,内心引起了我深度的反思,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孩子的话语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合格的人,教学要关乎人的心灵的重塑,使他们变的乐学、善思。朱誉民教授用鲜活的实例,让我明白教学并不是掌握一点点的技巧问题,必须在学中教、教中学、学会反思;王占魁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告诉我们新课程下如何评课,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如何听课和评课;还有魏玉翠教授从师生心理健康维护的视角谈到了学生行为研究,师生互为环境,师生相互影响,师德与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两周的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审视并反思了自己的工作。二、细心积累,厚积薄发马和民教授给我们讲述了教师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其一,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其二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正向他所讲的那样,我们的一线教师应该在“且思且行”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以前每当学校布置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材料时,我都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挖掘和积累,教学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