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其说,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
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
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挑山工》一文,“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学解决,第二问对理解挑山工的话有帮助,可在检查自学效果时多花一点时间,以上是“疏”,而且是“疏中有密”。
而挑山工一番含有哲理的话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人理解。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思考:①“我们”怎么走?挑山工怎么走?对此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作者是怎么写的?②从挑山工的话里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段话背下来。以上是“密”,而且“密中有疏”。
二、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课文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枯燥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拙”,这里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
f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读思议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常规教法,这是“拙”;把重点的突破渗透到预习或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