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等。
f2白细胞和脓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O~5个HP,定量检查O~10个μl。【临床意义】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3上皮细胞(1)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出现,常提示肾小管病变。对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亦有一定意义。(2)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在输尿管、膀胱、尿道有炎症时可出现。大量出现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3)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4管型(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L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用利尿剂、发热时可出现一过性增多。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有时透明管型内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又称透明细胞管型。(2)颗粒管型:①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②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3)细胞管型: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②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球源性血尿同时存在。③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4)蜡样管型:该类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5)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病例及分析男性,18岁,因“双下肢水肿2月余”入院。患者2月余前于发热,咽痛2周之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尿呈茶色,收入院,既往无特殊。初步诊断:急性肾炎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免疫球蛋白ASO尿红细胞形态肾功能
粪常规
(一)一般性状1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2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3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4脓性及脓血便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5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6稀糊状或水样便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伪膜性肠炎。7细条样便多见于直肠癌。8气味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有恶臭。阿米巴肠炎粪便呈血腥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二)显微镜检查1白细胞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一般<15HP,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或小吞噬细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