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岗位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野外考察的观察角度、河流的水文特征、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图文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注意材料“黑色玄武岩地貌”为颜色角度;注意材料“多呈馒头形,数以百计”以及“测得直径5~7米,高2~4米,中间有通气孔道,使熔岩的顶部和侧面常常裂开,形成裂隙或孔洞”,其角度为规模和形状;注意材料“可能由于熔岩流中局部气体聚集或当熔岩流经潮湿地面如沼泽时,岩流底部局部形成气囊,使熔岩流表面穹起”,属于探讨成因的角度。(2)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河流具有结冰期,二是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哈拉哈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内蒙古和蒙古国,读图可知,哈拉哈河自低纬流向高纬度;其次,该区域地处温带,河流存在结冰期;所以在初冬时节,下游河道先结冰,上游河道尚未结冰,河道被冰凌阻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现象(同理,初春时期,下游河道尚未融冰,上游河道率先融冰,河道被冰凌阻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现象)。
f(3)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能有效涵养水源,进而发展生态旅游业,既减少了对资源资源的破坏,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当地的从业者从伐木工人向生态旅游从业人员转变,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点睛】17下图为芬兰地形及年平均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5℃等温线的走向,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分析芬兰人口主要分布在该国南部的自然原因。
几十万年前,芬兰被冰川覆盖,经过冰川运动的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距今一万年左右,气候逐渐转暖,冰层慢慢融化。(3)概述该国湖泊主要形成过程。【答案】(1)大致呈西北东南。海陆位置、地形等。(2)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水源丰富等。(3)早期冰川作用,形成洼地,后期冰川和冰雪融水、降水等汇入洼地,积水成湖。【解析】【分析】考察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及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详解】(1)由图可知,15℃等温线的走向为西北东南向。根据芬兰地形,15℃等温线的
f东北侧地势较高,盛行西风从西南方带来的暖湿空气,被山地阻挡,在山前形成了高温区,故形成了15℃等温线。(2)本题从自然角度分析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应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主要分布在该国南部,由图可知,因北部纬度较高,且高大的山脉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