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喽
“吃饭咯、、、、、”,如今,每当生活老师开始摆桌子,我就能听到有孩子在那高兴的叫喊,看到其他的小孩子端着小凳子积极的走向桌边。它让我感到吃饭对他们来说不在是一件难事,此时的他们是高兴的愉跃的。
回想开学初孩子们吃饭的情景,一看到摆桌子,就能听到有孩子叹息:“哎呀,又要吃饭”,而个别幼儿更是无动与中,坐在那儿等老师去催。是什么让他们有了如此的改变,静下心来想想,生活中我主要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做好餐前的宣传工作。如可以向幼儿介绍今天的菜名,吃了它有什么好处,如果挑食不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等。
二、及时鼓励,随时对进餐中的幼儿进行表扬。如某某小朋友吃饭不讲话,碗中的饭都快吃完了,真棒!某某小朋友不仅饭吃的快,而且桌上一粒饭也没掉,真不简单!
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进餐时有的幼儿表现出不想吃饭等,此时,老师需问明原因后,根据情况指导幼儿正确就餐或者端着小碗喂孩子几口在让孩子自己吃。而不能因为孩子没闹,就不闻不问。
四、充分利用幼儿想当“官”的心里,激励、诱惑幼儿努力做到最好。每餐饭前,我都要从班里挑选出两名吃饭不挑食、而且吃的快的幼儿当小班长(一男一女),如让他们给小朋友发擦嘴的毛巾、给其他小朋友端饭等。别看他是一种“苦力”,可孩子们却很乐意,都争着抢着想当这个小班长。因此,吃饭的速度、质量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些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伎俩”,可孩子们的行为却在这些“小伎俩”的影响下、熏陶下而慢慢改变着。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只要不断努力,针对问题多想一些“小伎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又何愁改变不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f卖衣服喽!
又到孩子们离园的时间了,每到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小班老师最忙的时候。一边嘱咐孩子们注意路上的安全,一边忙着给孩子们分衣服,还要不停地问孩子有没有落下的东西。真是忙的团团转。
一天送走孩子后,一位家长问:“老师,孩子的红色外套呢”?我赶紧帮她找,可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小朋友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们的工作很被动。
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孩子们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来就满身是汗,我们就把他们的衣服脱下一些放在一起。这样活动室里的衣服常常堆的象“小山”一样,离园前,再让孩子认领衣服,帮他们穿上或装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