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设情景引入课题(约2分钟)
1
f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几个班里力气大的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否将瓶盖打开或将木板上的钉子拔出,结果许多大力士无功而返。而班里一力气较小的女生却轻易打开瓶盖拔出钉子,她只不过多了个工具启瓶器羊角锤。生活中的杠杆由此引出。该情景学生熟悉,使学生感觉亲切,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2、巧施演示突破难点(约8分钟)㈠、告知学生刚才情境中的启瓶器、羊角锤,及常见的撬棒都是杠杆,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并了解与杠杆有关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通过看图让学生尝试找出支点、动力、阻力。㈡、教师演示怎么画力臂后,及时引导学生该如何画,并以两个有针对性的作图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强化巩固作图能力。3、实验探究突出重点(约25分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进行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我们通常使用的杠杆都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2、学生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猜想。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一定都认为杠杆平衡会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因素有关,对学生的猜想及时予以鼓励。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得到确切地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教师介绍实验器材。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填入课本表格中,并计算出F1L1与F1L2。5、分析实验数据与验证猜想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F1L1与F1L2相等或近似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这就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1L26、评估、交流与合作回忆刚才的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有没有记录力臂时出现疏忽的现象。若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结论应该是可信的。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报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4、课后总结提高认识(约5分钟)1、结合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肯定成绩,提出努力方向。2、归纳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结论,突出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最后布置作业:必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