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13年段)
一、改革背景考试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作为教学改
革的“导航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呼唤着全新的考试评价理念和考试评价策略。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现行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属于总结性评价,而且还是一种定量而非定性的总结性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的。概括起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我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教鞭不会落在瓦特的身上,牛顿不会受到冷眼,爱迪生也不会被讥笑讽刺呢?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创新考试评价的策略,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激励和有效引领,从而使每位学生爱上语文、乐于学习、获得发展。二、评价依据现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小学语文的评价应以这个作价值衡量。三、评价原则:1、鼓励性原则: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或区分好坏,而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改进学生的学习,增进教学的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f2、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学生,促进发展。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
3、公平性原则:任何工作只有在公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真实有效,评价的公平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积极有序地开展。
4、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