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如果某一政党在竞选中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便成为多数党,并且组阁执政,成为大权在握的执政党,如果只获得少数席位,则成为少数党,只能充任在野反对党的角色,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与执政党唱反调为己任。而美国由于实行总统共和制,人们称总统选举为大选,各政党竞争总统宝座特别火爆,相形之下,国会的竞选处于次级地位,但议会中的党派竞争也非常激烈,当执政党既获得总统大选,又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时,其执政地位即较为稳定,反之,执政地位不稳固。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人大中的不同地位,虽不由党派竞选来决定,而是由宪法固定下来的,但是各政党进入人大的具体做法上,仍采取了民主选举的制度,是一个充满民主协商并依法筛选的细致过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不同地位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也是确保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再次,政党在代议机构中设立组织及其活动方式不同。
在西方国家,不论是多数党,还是少数党,也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在议会中都普遍建立了议会党团,它是由议会中的同一政党或政党联盟的议员所组成的党派组织,其权力非常大。一般来讲,执政党的议会党团的任务在于保证本党政府地位的稳定和各项法案获得通过,而反对党的议会党团则视政府议案对自己利害关系而决定反对或有条件的支持。总之,议会党团历来被西方政党所重视。
在中国,各政党在人大中的活动方式,与西方国家政党通过议会党团开展活动的情况有根本区别。在各级人大中,除了中国共产党在人大常委会中设有“党组”的组织之外,所有党派都没有建立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套组织制度一是在人民代表大会机关中建立党委二是在常委会中建立党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地方人大主任,为人大党组书记,党组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从活动方式上来讲,来自党派的人大代表,与来自其他方面的人大代表一样,不以党派的身份出现,而是在地区性人大代表团这个组织形式中参加人大的活动,发挥作为人大代表的作用。时下有人建议在人大中建立中国共产党党团制。但不同的党派,往往代表不同阶层和代表集团利益,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大是代表全国各选区人民利益的,也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而不是代表党派利益的;各党派的意见,我们有人民政协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在政协中加以表达、讨论和协商。因此,在各级人大中,应以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形式领导人大的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