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
课题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
必修III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重点难点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
二次备课札记
一问:回忆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在儒家思想形成的
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三位人物及其观点。
二问: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其
后的汉代又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加强自身的统治的呢?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3)影响: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2、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
第1页共3页
f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条件)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2)目的:(3)主要措施:略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者:董仲舒(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2)董仲舒的生平: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3)贡献:(也可以说是其思想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解释: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2、思想主张:(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