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的关键词是:改革、解体。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观上都希望突破“斯大林模式”,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他们对“斯大林模式”均缺乏科学认识,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的改革成效不大,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在教学时,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弄清这些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介绍了苏联的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结果;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结果;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2)学习改革具体内容时,引导学生探讨该改革的弊端,进而得出启示、教训。
f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
19539~196410
196410~19821119853~19911225
让学生观看以上三幅照片,然后指出:苏联的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
三位领导人时期,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要改革?苏联改革的结果怎
样?今天我们将从经济领域探讨这一系列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1932年,苏联用4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被西方报刊称为“空想”“梦呓”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
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苏联用10年多的时间走完了资本
主义国家50到100年才走完的路程,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
业强国。
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