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许多传统美德,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了,物质文明了,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多元化了,但不知感恩,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新课程也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因此,开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拥有,这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要求,学生个性健康人格健全发展的必要,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最近,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篇文章: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给一些需要资助的孩子,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这时家人
f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一、感恩的内涵
“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恩”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二、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需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被传颂几千年。在《诗经·卫风·木瓜》中就有“投我以木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