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线为日界线;由于该经线处于昼半球,故只能是180°经线且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时刻为12:00,由此可求出120°E的时刻为8:00。答案:A16.图中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66°34′C.0°
B.90°D.23°26′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3°26′S,D点位于赤道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即可得出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答案:A2016重庆质检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于12月14日21:11软着陆在月球上。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节省火箭燃料。据此并读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7~19
f题。
17.“嫦娥三号”发射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图中的A.甲点C.丙点B.乙点D.丁点

解析:发射时为12月2日,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应接近丁点。答案:D18.“嫦娥三号”降落月球时A.世界各地日期都是12月14日B.全球多数地方为黑夜C.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D.好望角处于多雨季节解析:此时为冬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运动。答案:C19.仅从节省燃料角度考虑,我国最佳的航天发射场位于A.西昌C.海南B.太原D.酒泉
解析: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节省燃料,四地中海
f南纬度最低。答案:C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①②③三地从7月4日到12月12日昼长变化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因故被污损。据此完成20~21题。
20.上图中被污损的阴影部分,最有可能为下图中的

解析:③地自7月4日到秋分日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位于南半球;在秋分日到冬至日昼长应大于12小时,从而可排除选项A、B;①②两地自7月4日到秋分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位于北半球,且①地昼长长于②地,说明①地纬度高于②地,则在秋分日到冬至日
f①地昼长要小于②地。答案:C21.自7月4日至12月12日,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B.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潘帕斯草场由枯转荣D.北印度洋沿岸洋流由向西流转为向东流解析:此期间,南半球的潘帕斯草原降水由少到多,草原由枯转荣;公转速度由慢变快,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北印度洋沿岸洋流由向东流转为向西流。答案:C22.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C.③为软流层
B.②为岩石圈D.④为下地幔
解析:结合各圈层的位,运用数值去判断圈层的名称,①位于大气圈,高度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