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滚动测试二
时间:90分钟
自然地理微专题1~9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点的视线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可以互望C.乙丁可以互望B.乙丙可以互望D.甲丙可以互望
解析:图中显示甲、乙之间为一个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两地之间没有障碍,故可以互望;可借助画地形剖面图方法来判读其他三地,均不能互望。答案:A
f2.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当地法规规定:河道20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且地面坡度坡度=两地高差水平距离大于40以上的地区为崩塌危险区,不准开发。有一位牧民希望寻找一处理想的场所建牧场,在符合法规的同时欣赏牧场朝阳,则该牧场可能位于A.甲C.丙B.乙D.丁
解析:依题意,距离河道200米之内不能建牧场,则可排除丙地;地面坡度大于40以上的区域不准开发,可排除丁地;还能欣赏朝阳,要求牧场地势要西高东低,乙地东侧有山脊,不符合条件,甲地地势西高东低,符合要求,故选A项。答案:A读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A.S1=05S2C.S1=41S2B.S1=S2D.S1=3S2
解析:图中A、B分别位于135°W和45°E,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最短距离为从A地沿经线至北极点再到B地的距离,即30°+
f60°111km;而A、D两地最短距离为30°111km。故D项正确。答案:D4.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A.1次C.3次B.2次D.4次
解析: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60°N纬线的昼长为18小时或夜长为18小时;而一年中该地昼长为18小时的天数有2天,夜长为18小时的天数也有2天,故此情形一年中会出现4次。答案:D5.下图为“嫦娥二号”三次制动后绕月轨道示意图,三次减速制动后,“嫦娥二号”依次进入12小时环月轨道、35小时环月轨道、118分钟圆形环月工作轨道。那么,“嫦娥二号”卫星在三次变轨过程中
A.线速度依次增大,角速度依次减小B.线速度依次增大,角速度依次增大C.线速度依次减小,角速度依次减小D.线速度依次减小,角速度依次增大解析:由图可知,三次变轨过程中,轨道长度大幅度减小,因此
f卫星的线速度依次减小;三个轨道中卫星绕月转动一周的角度都相等,而所耗费时间减少,因此角速度依次增大。答案:D2016河南调研北京时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