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比较分析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的风险度量及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度量;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国内外学界,从损失范围和违约概率功能差异的角度出发,一般把主要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可大致划分为:违约模型和盯市模型两类。关于信用风险的度量,在西方发国家,先后建立的无数模型,为更好的对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监管及控制,以下对现今主要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1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常用的有6C信用评价法和Z值违约预测模型。6C法是指由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经营环境和事业的连续性等六个因素评价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方法。Z值模型是Altma
(1968)提出,他采用多变量分析法,对企业破产进行判别分析。
2KMV模型
该模型由美国KMV公司(1993)论提出,其理论基础是期权定价理论该模型可归入盯市模型。KMV模型引用默顿模型定义的违约距离,假如违约距离小于零,表明公司破产,产生违约债务。根据预期违约率与违约距离对应的关系,可求出预期违约率。
KMV模型适用于成熟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多年的飞速发展,KMV模型可以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应用。但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情公司违约或破产的历史统计资料的不足,该模型尚不能全面应用实施。
3CreditMetrics模型
该模型由美国JP摩根公司等(1997)提出,亦可归类为盯市模型,主要依赖于历史平均违约率以及信用评级迁移矩阵。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信用等级和债务人公司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确定资产组合中贷款质量联合迁移行为,然后常用蒙特卡罗模拟质量迁移下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变化,估计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
CreditMetrics模型依赖于有效的信用资产的历史数据,而我国银行业不仅严重缺乏科学的内部评级和完整的历史数据,而且缺乏权威、一致的外部信用评级,
f因而,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有很大局限性。对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全面和统一的信用数据库,积极发展和完善银行内部评级及外部评级,国内商业银行可借鉴该方法并在信用风险度量上应用,从而科学、快捷地度量银行内部的经济资本。
4CreditRisk模型
模型是由瑞士信贷金融公司(CSFP,1997)提出的一种违约模型,模型假设单笔贷款违约概率很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