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新高中地理教材即将在全国使用,新教材特点之一是人文地理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人文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照本宣科的弊端。因此探索人文地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人文地理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构建高中人文地理“导学讨论”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促进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高中人文地理导学讨论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新高中地理教材即将在全国使用,新教材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知识框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在知识构成上,人文地理占有较大的比重:高一以自然地理为基础,比较侧重人文地理;高二为人文地理内容;高三介绍中国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突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而人文地理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如高一新教材所选取的人文地理内容属于最基本的人类活动的范畴,即解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活动。(二)人文地理内容具有开放性,很多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见解。如:能源、矿产资源是否会存在枯竭问题,如何认真贯彻执行我国的土地国策,如何调整我国能源
f消费构成结构,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合理等等,这些内容,如教学得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三)人文地理内容的表述以陈述性为主,加上同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能读懂字面的涵义。人文地理内容的这些特点,为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目前很多老师在人文地理的认识上和教学上却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教师认为,人文地理内容以陈述性为主,很多内容课本已有现成的结论,因此没有多少可讲的。然而,“没有多少可讲的,并不等于没有多少可教的;学生读懂了,并不等于学会了”。①对此笔者在现行人文地理教学中深有体会,笔者曾尝试过完全由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检查自学结果,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理清知识结构,说不出应掌握哪些内容,更不能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况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特别是结构化的知识,只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地理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教学方式单调,照本宣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