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决定的是技术层次差异的表现。技术的不断进步意味着边际转换率的不断提高从而改变某些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边际转换率的提高对于既定的贸易条件就意味着贸易条件的相对改善而对于技术停滞或进步缓慢的国家来说就意昧着它对于技术进步国的贸易条件相对恶化了。3产业结构的部门性差异与国际贸易中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产业结构较完全的国家其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强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国家并且可以通过向它国输出这种波动来稳定自己的经济。而产业结构单一的国家由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
f使它在适应经济波动上显得极其脆弱。二、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产业结构总体现状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长期的调整得到了较大改进但与世界各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产值结构突出地表现为总体水平低下结构严重失衡第一产业严重滞后第二产业过度超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而且第二产业的超前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为代价的。二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以进养出当属于这一类型。以进养出是指利用国外原材料和技术加工生产成品再出口。在国内生产有潜力国外销路较好而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短缺的条件下开展以进养出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挖掘设备、技术潜力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形成劳动密集型要素组合方式。三应注意的问题1结构开放的负效应国际贸易有可能在没有改善国内产业结构甚至导致国内产业结构恶化的情况下也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是以国内资源的大量低效使用为代价的最终仍会阻碍经济增长。2注意深度开放结构下的国际产业分布与产业转移。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分业格局必然是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尖端产业中等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现代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传统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这一产业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产业关联然而从每一国家来说其产业结构则是“残缺不全”的有必要提防国民经济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空心化”造成国民经济内部机制失控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借助于某种力量如政府扶植等发挥潜在要素禀赋优势的产业潜能。3我们应根据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动态比较利益为着眼点坚持可持续性、资源效益性和竞争性原则在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同时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保持传统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优势促进结构升级。4优化资源配置就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