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距离,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最便利,也最有效。大家在积累中,要用好"两把刀"、"一支笔"。所谓"两把刀":一把是"机械剪刀",剪贴报刊资料一把是"电子剪刀",剪辑电子信息资料。所谓"一支笔":就是采取摘录、提要、心得式的笔记,摘录文电资料、记录会议讲话等。法国著名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0多部科学幻想小说,800多万字,内容几乎遍及当时科学技
术的各个领域。然而比他的创作本身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死后,人们从他的书房里发现,他亲手整理摘录的各种资料有2500多本。还发现,他为写《月球探险记》一书,查阅的资料竟然来自500多册书。科学奇才,原来不奇。因此,我们办文写材料,必须从积累资料入手,积累的资料越多、资料越新,写材料依据越充分、选择的余地越大、加工的素材质量越高。只有勤于积累,并且善于利用,把死材料变成活的财富,悟得越深,提高得就快。
二是多学习模仿。人的很多知识和本领是靠模仿获得的,比如说话、走路、书法、作画等等。在写材料上,模仿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材料的内容各有不同,不同单位的情况也不相同,但材料的框架、结构、层次、语言等,大致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初学者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制临摹。机关常用的材料,如各类通知、报告、汇报、讲话、个人典型发言、单位经验介绍等,都能找到,遇有同类材料,改头换面,把本单位的情况加进去,就是一篇好材料。同类格式的材料模仿几次,就能熟中生巧,逐渐就会自己创造,形成自己的东西了。机关干部特别是遇到材料不知如何下笔的同志,要注意收集可以随时学习参考的,这样,就不至于接到任务时,摸不到门、找不到路。收集,最好是本系统、本单位的,这样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对这些质量高的,不能走马观
3
f花地浏览一遍算完,要钻进去,深入学习人家是怎样把握主题的,是怎样提炼思想的,是怎样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的,是怎样站在领导的位置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学习要把自己摆进去,拿到一份材料,首先要想一想,如果自己起草这份材料应该怎样写,分几个部分、提什么观点,然后再看看人家是怎样把握的。看到一个材料的大标题,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应如何论述这个观点,再比较人家论述的方式,看看孰优孰劣有机会时,要注意找起草材料的同志多聊聊天,请他们谈谈材料起草的思考过程,以及在起草材料时是如何把握主题思想、领导意图、结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