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家常便饭",是天天必做的功课,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不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文字工作能力。文字功底弱,工作会很吃力,遇到一些需要形成文字的事情常常发怵犯难,领导感到下属不够得力,自己感觉也很难受,时间久了在机关很难立足,更不可能尽好自己的职责。从素质能力来讲,搞文字写材料,不单单是一个遣词造句的问题,它反映和体现一个人眼界、思维、思路、见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什么一个件,在自己手里总是过不了关,别人一上手,修改一下,面貌质量就大不一样,其实这是素质的不同,尤其是综合素质的差距。能力素质上不去,靠什么立身发展从发展进步来讲,我们不推崇"唯文字论",不单单以文论绩、以文论优,机关干部成长进步也不完全是靠写材料,但文字能力弱肯定是自己的一个缺项和短板,肯定完成不好担负的有关工作任务。分析一些机关干部的成长历程,那些既精通业务、又有较强文字能力的同志,往往潜力更大、机会更多,发展的路子更宽一些,走得会更远一些。有些同志讲,许多领导干部是在文字材料中练出来的,是
靠写材料奠定发展基础的。这话虽不完全正确,但也确实说明了文字能力在干部成长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们机关来讲,提高文字写作水平也是硬道理。
刚才,我简单想大家汇报了机关工作中文字材料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正式谈一谈作为一名机关新人,如何在撰写材料过程中尽快上手的问题,我总结为"五个多"。
一是多积累资料。资料是写好材料的拐仗,是巧妇手中的米,从某种程度上讲,写材料就是各种资料的有机组合,占有资料全、材料的定位才准,占有资料多、材料的知识含量才高,占有资料新、材料的可读性创新性才强,想写好材料首先要爱积累资料和会积累资料。有位历史学教授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收集两万张卡片,你就可在历史学界成为权威。鲁迅也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持续
2
f十年收集资料,总可成为一学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说过:"积累好比储蓄在头脑里的火石,现实生活一接触它,就会发出耀眼的火花。如果没有积累,就引不起任何反应。"这些大师们的论述,充分说明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好的材料不是笔杆子写出来的,而是对手头和头脑中已有资料经过梳理、组合加工出来的,是丰厚素材积累的结晶。现在有的同志接到任务后感到没啥可写的,其实就是手里没东西,积累的资料少。我们有些同志同时调进机关,一开始的基础和条件差不多,经过一两年就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