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7、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1乡村寄宿试学校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8、新教育联合会的贡献1促进了各国新教育思想的交流和新教育的国际化2为新教育发展指明方向3加速了各国教育现代化进程9、太学学生组成?1由太常选送的2由郡国县官选送的要经太常审定批准3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实施措施1设《五经》博士2建立博士弟子制3以儒术取士4视学制度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4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10、《壬戌学制》意义?《壬戌学制》与《壬子一癸丑学制》相比,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兼顾升学和就业;注意地区差别,给地方伸缩余地。是全国爱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新教育改革家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坚持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共同创制的,它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同时也考虑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它是我国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该学制也有不足,如重文轻理、重应用轻基础等1、夏商时期学校的名称: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虞瞬时有“庠”。夏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校”。学校发展到商代又创设了瞽宗和学。瞽宗是宗教学校;学是进行一般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3、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府”的含义:1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2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4、夏、商、西周时期教育教学教学管理:⑴学校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的,乡学还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⑵内容特点:①重视军事教育②重视宗教教育③商朝的礼乐教育。⑶西周时期教育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⑷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主张:①敬德保民②主张“彝教”(对庶人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西周时期,国家很重视对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