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选文档
“讲堂”何时变“学堂”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有感于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依然是“讲堂”而非“学堂”。公开课或讲课比赛虚假成分太大,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形式为:一、不厌其烦的试讲;二、热闹非凡的“作秀”;三、百说不厌的赘语;四、按部就班的“举手”。怎样把“讲堂”变“学堂”?首先是教师知识的储备阅读。其次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再次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后是教师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试讲作秀赘语举手阅读融洽习惯引导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以来,听过的课应该说不少了。从校级同事到区级骨干分子,从市级省级优秀教师到国家级特级教师,概括而言,指导思想一致,教学理念相仿,但讲课水平迥异。
十几年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说法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如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三五X”教学,高效课堂等等,说法不一,殊途同归。但实际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更多的是“表演”和“作秀”。课堂依然是教师的“讲堂”而绝非学生的“学堂”,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这种现象对于老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对于年轻教师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巨大。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如下:
一、不厌其烦的试讲。事实证明,试讲的遍数与参与讲课级别的高低成正比。若校级公开课,最多试讲一遍即可(一般情况下一人代两班);若区级以上公开课,就非一遍两遍所能解决。首先备课,要集多人的智慧于一身,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之后试讲,每次试讲都要听出疏漏之处进行讨论和改进。讲的遍数越多,课的质量越高。比赛如在本校进行,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占,讲课效果比较显著;如在他校他地进行,那么讲课者就开始动用人力资源。有时教师亲自出马,带领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预习”。“预习”之后的效果是:教师讲课行云流水,一线贯之;学生参与似有神助,滔滔不绝;教师听课欣赏精彩表演,热闹非凡。试讲有很多好处,通过求同存异,达到百炼成钢,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其讲课水平。如果把常态课比作流水帐记叙文的话,试讲就是提炼精美散文的过程。关键是它和常态课的差别太大。这样的课讲完后,往往要再“补”课方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
二、热闹非凡的“作秀”。讲课有固定的套路:激情导入出示目标预习检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精彩赏析课外延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