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业。一般情况下,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一节课讲下来,你会发现课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是教师;设置问题的是教师,解决问题的是教师;说话最多的是教师,表演最好的是教师。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讲课,旨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也自主学习,也小组交流和探讨。但在交流方式上,多数仍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形同虚设,课堂气氛表面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实际上是沉闷压抑、枯燥乏味的,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
当然,也有学生占主体地位的高手课堂。比如说学生上台主讲,学生踊跃发言,学生自发讨论,学生精彩点评。但这光彩照人的课堂的背后是反复“排练”。这是要花费时间和心血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几天功”。为了创新,教师绞尽脑汁,独出心裁,课下拼命“导”,学生课上尽力“演”,课堂上赢得阵阵喝彩声!鲜花和掌声随后而至。然后,再去别的地方
精选文档
f精选文档
接受鲜花和掌声。这种明显的“作秀”式讲课与一些大家的课堂风范和效率截然不同!
魏书生的课是商量式的。他到讲台上一站,问学生想学哪课,学生说想学哪课他就讲哪课。其实哪里是“讲”啊,他就是和学生商量着如何如何学会这课的内容。一节课,学生不知不觉中自己讲课,学习,练习,巩固,并领会和掌握了学习方法。
宁鸿彬彬的课是“课课有得”丝丝入扣的。他高屋建瓴,能以一个字或一个词(如《变色龙》中“变”字,《皇帝的新装》中“骗”字)把全篇课文统领起来,正所谓“纲举目张”。他的课上,学生敢于说,乐于说,急于说,他把好吃的“果子”悬挂在学生跳一跳即能够到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种能力随之增强。
程翔的课是平等而和谐的。在学生面前,他像一位大哥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情感境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时而激昂朗读,体味文本的精妙之处;时而激情演讲,阐述自己的独到观点;时而唇枪舌剑,驳倒对方的狭隘看法。课堂上,高潮迭起,异彩纷呈。有的听课老师都忍不住举手站起,参与其中!
韩军的课是有震撼力的。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他不是远远地站在讲台上,而是行走在学生中间;他不是盛气凌人的老师,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同学”;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他不是在讲艾青,而是在讲诗中描述的“自己”;他不是用声音读课文,而是用心读课文。那如泣如诉的喃喃自语,那痛彻心扉的声声呜咽,让人禁不住低首动容,鼻酸泪流。……
吕叔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