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到2016年,文明生态村覆盖率达到83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二、加快推进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一)构建通畅便捷的镇域交通网络。坚持镇域发展交通先行,充分发挥海口立体交通功能,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环岛东线高速、海口绕城高速、海文高速、海榆东线公路等干道为依托,加快完善“五中五横一滨江”公路网,构建中心城区与中心镇半小时生活圈。加快推进镇墟道路的新建、续建和改造,实现与周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和港口的无缝对接。提高镇域路网密度和乡道、村道技术等级,全面开通农村公共交通。到2016年,90以上乡镇线路完成公交一体化改造,力争所有自然村通硬化公路。近期要抓紧推进海榆中线、海榆东线和海榆西线拓展工程,云龙至红旗、三门坡至仙沟等交通项目,初步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保障。(二)完善镇域公共服务设施。下大力气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硬环境,切实增强镇域公共设施的承载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集中式供水系统,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到2016年,实现城镇自来水供水率达100实施一批农村饮水工程,不断改善供水水质;加快新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施绿化生态工程,净化、美化、亮化镇域环境;加快变电站的新建、扩建,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试点推进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等分布供应系统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健全和完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网络;全面加强水利设施和防洪排涝等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南渡江饮水工程,使之成为镇域经济产业保障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农民增收工程。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

f心领导作用,提升镇域社会管理综合智力水平,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加速镇墟改造、特色小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四宜三养”的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镇墟改造、特色小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高标准推进镇、村旅游化改造,打造绿色乡镇、田园社区、生态家园。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务必在镇墟改造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城乡结合部建设,纳入主城区的6个镇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严格执行主城区标准;加快10个中心镇扩容提质,扩大镇墟规模,承接人口聚集,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村发展,成为新兴卫星城;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运作模式,重点建设一批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成为海口的新名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