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学派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要求学生对中国古
代主要学派及其主张有个基本了解与把握,宜课前阅读一些相关的著作与文章。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主要学派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主要学派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韦尔期在《人类和命运》中:“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闻一多在《善于儒、道、匪》里认为,这是一个“是卓越的断案”。
第一节不同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
一、追求仁义的儒家儒家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1、以仁为思想核心仁构成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在万余字的《论语》中,“仁”字出现达百余次之多。其基本含义是“爱人”,是人之区别于物的基本标志。如孔子所言“仁者,人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故“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以义为价值准绳如何确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仁”的精神,儒家提出了以“义”为价值准绳的思想。故
f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以义为上”,孟子:“义,人之正路也”,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既如此,什么是“义”呢?“义者,宜也”。(《礼记中庸》)也就是说,言行举止,一定要与“礼”相合,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说:“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琵琶记》第四出描述蔡伯喈与蔡太公父子辩说如何叫做孝
聚伯喈说:“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搔其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古人的孝,也只是如此。”
蔡太公说:“孩儿,你说的都是小节,不曾说着大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