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六单元
一、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
16字纲领
内容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暴力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反封建)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后的由“国民共享”补充和发展
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1进步性:
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④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
②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对比。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①明确反帝②民族平等
民权民生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普遍平等的民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节制资本
其田”
关注工农
四、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进步性: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五、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
线、独立自主)。
六、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4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f七、毛泽东思想
时期
著作
主要理论
准备五四运动
创办《湘江论坛》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
1921年
萌芽建党至国民大《中国社会各阶级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
革命时期
的分析》
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1921年《湖南农民运动考
1927年
察报告》
形成形成
国共十年对峙《中国的红色政权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土地革命时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革命道路
期)
《井冈山的斗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1927年《星星之火,可以燎C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命、
1937年
原》
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