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6.“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这些内容应出自()A.苏俄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D.新中国三大改造17.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18.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fC.减轻农民负担D.改革经济体制19.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20.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21.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B.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C.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22.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