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80%。更糟糕的是,“围城”内的这些企业大部分亏损,好一点的个别企业也是站在亏损与盈利的平衡点上苦苦挣扎。
微晶玻璃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在我国的产业化也不过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为什么这样一种新产品在短时间内就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境地?原因有三。
一是我国微晶玻璃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尚不完善。满打满算,微晶玻璃这种产品在我国从研究到如今的产业化也不过只有20年的历史。在1993年至1997年间的工业化阶段,国内有七八家企业先后在微晶玻璃方面投下了两三个亿的资金。因为技术和工艺的不成熟,结果都打了水漂,买了教训。即便是眼前,我国微晶玻璃生产的工程设计和生产控制仍不规范。生产控制凭经验,检测手段不完善,生产设备的专业
f化程度不高,等等。这就导致了气泡、翘板和炸裂等难题在一些厂家仍未解决,不同厂家的产品成品率也相差悬殊。板材表面在纹理处理和花色品种等方面与天然石材相比,仍存在不足。
二是微晶玻璃作为一种新产品尚未被消费者真正认识和接受。一种新产品要进入市场,被消费市场所了解和接纳,需要有一个推广过程。眼前的十几家厂家则是各自为战,眼睛只盯着工程,缺乏对市场的全面灌输,以至于微晶玻璃的市场商业名称混乱,不少非专业人士还以为微晶玻璃是玻璃产品的一种。
三是微晶玻璃的综合能耗高,导致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微晶玻璃作为装饰材料的一种,它的出现本来就是要抢其他材料的市场。由于生产成本高,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微晶玻璃对天然石材的竞争力。以上几个因素就导致了眼前微晶玻璃市场的局促性。由于市场份额不大,十几家企业就玩起了价格战,以至于2001年微晶玻璃的市场价格平均下降了20%,微晶玻璃的出厂价逼近甚至跌进了成本价,以至于这个小小的行业开始出现普遍亏损,企业在工艺、成本、市场几大压力下苦苦度日。
“围城”外的热闹
尽管“围城”内的企业在苦苦度日,“围城”外的企业对于微晶玻璃这种产品仍然青睐有加。在不久前由武汉工业大学玻璃技术研究所和天津标准国际建材有限公司召集的微晶玻璃技术进步及行业发展研讨会上,就可以体会到一些“围城”外的企业对于微晶玻璃的市场前景仍抱有乐观的预期,不少新手仍对微晶玻璃项目跃跃欲试。之所以招致了“围城”外企业对微晶玻璃的浓厚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机构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宣传中言过其实,过分夸大了微晶玻璃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
此前有几家企业由于工艺问题导致投资失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