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人的利益,内部控制作为系统的制约机制,包括了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的监控和经营者对经营过程的监控,以保证经营者履行对所有者的受托
3
f责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有者期望通过一系列制度程序的设计,来对可能影响委托者利益或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防范,来防止信息欺诈,达到资产保全的目的。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基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活动监管的要求,关注的是对比较确定的经营活动过程来进行控制,达到减少经营者舞弊风险,保全资产的目的。而且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偏重与对财务信息的控制,而没有更多的关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非财务信息的控制,如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等变化的风险。并且内部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风险管理在近现代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基于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增多。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对这些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识别,分清机会和风险。在传统风险管理阶段,企业风险管理主要关注那些可能带来损失的纯粹风险,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偶然性的财产损失的风险,以及由于人为的原因带来的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处理这些风险的主要形式就是向保险公司投保。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主要是规避、转移,减少实质性的损失。由上述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关注的是对确定性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重点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控制,很少关注对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也只是被动的面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偶然发生的或不可控的风险,并通过规避风险来减少损失。因此,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交集很少,各有关注点和侧重点,因此,
4
f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是处于相互之间独立的发展时期。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够合理
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多局限于低层次的目标,如会计信息的质量、法律法规的合理遵循等,而忽视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内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