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动作速度等习惯,心理操作层次习惯包括注意的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想象习惯、忆习惯等。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一是书写马虎。比如一些学生书写潦草易错,很难看懂,反复使用橡皮,丢三落四现象严重。二是粗心大意。读题不仔细,计算经常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不认真检查。三是不善于开动脑筋。有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其他学生的作业。还有学生对错题不去查找原因,一看而过,这些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学习。四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容易受外界无关的干扰。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1、从低年级抓起
古人说:养习于童蒙,意思是好习惯要从孩童时代开始培养。儿童进入学校后,学习成为其主导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还要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格品质。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学习不但具有社会性、还有目的性和系统性,在某种意义上还有一定的强制性。小学阶段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从幼儿时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变为系统的强制性的学习为主导活动,儿童的学习习惯行为的养成和训练在这个过度时期显得尤其重要,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培养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2、从小事抓起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比如,利用些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认真仔细、工整规范;比一比在口算时,哪位同学算得又快又准确;老师在讲课时,谁的精力最集中,举手发言最积极主动、声音洪亮,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这些都可以为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3、反复实践,持之以恒
学生的许多好习惯都是在学校的系统的训练下养成的,没有严格的训练,没有反复的实践,根本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小学教师应当了解训练的量,做到既能养成习惯,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比如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写字的时候,总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看一笔,写一笔,我就叫他看完一个字再记下来写,在我的要求下,他做到了,但坚持不了多久,他又用他那不好的习惯来写字。因此我就规定他在课堂上必须练习写字10分钟,先每次写一个字,再在10分钟内写两个字,争取做到只看一眼就写下来。在我的严格要求和反复的训练下,一周时间,他写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