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知识目标:理解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地图的技能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认识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重点:1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教法学法:案例讨论、引导自学、多媒体辅助教具用品:电脑及自制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教学过程:(ppt放映呼伦贝尔大草原画面及音乐)引入新课: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有关农业的知识。出示投影:ppt图片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在地理2我们学习过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区位因素,学生读图回答。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ppt展示中国全图中的东北地区)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纬度高、跨度大。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ppt出示图41、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地图)。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无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f(ppt展示图42:总结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ppt出示思考题)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