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老子、孔子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各自把握一端,分别创立了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如果说儒家代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那么道家则代表中华民族的“自然”精神;如果说儒家重视的是“道德”,相对来说道家则表现了“智能”如果说儒家反映宗法的思想文化,;那么道家则是对宗法思想文化的怀疑、否定和批判。儒、道两家相互抗衡,又相互吸收和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同时也给中国文化的开拓、演进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鲁迅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在道教。(”《鲁迅全集》第11卷)英国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在社会上层有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下层,人民大众中有雄厚基础,它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而且滋养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学与养生学的产生和发展。道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精华主要表现在“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法自然”的自然的精神;对立相依,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处世哲学和“逍遥游”的自由观等方面。天道观经过历史的检验,确证是绝对真理的粒子;思维方式包含着经验、理性、直觉、洞察四个要素,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其观点去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奥(妙)秘;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人们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安身立命。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道家学说中的这些思想
f火花就不会熄灭,它会一直照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家学说经过了2500多年的发展、演进过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突出的有黄老之学(包括《荀子》《管子》和稷下学派)、、庄学、韩非的解老(解释老子的思想)、魏晋玄学等。汉代以后,解老的著作源源不断,历代史书皆有著录。有关《老子》的(著)注说,就有千余种之多。椐不完全统计,《老子》一书在目前世界上有30多种译本。道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一、老子的思想述评关于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有这样的记述: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