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其时则逢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遇,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f以上记述说明: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活在我国春秋时代,是当时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做过掌管国家图籍的史官。老子略长于孔子,孔子曾适周,问礼于老子,孔子极其崇拜老子,谓“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著述名《老子》,又名《道德经》,全书约5000多字,反映了老子的思想。《老子》一书,围绕“道”这一中心概念,阐明宇宙的起源,世界的存在的形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解决的方法,包含着真理的粒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充满辨证的逻辑力量,言约义丰,富有诗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学说的源头,后世发展道家学说主要是根据老子五千言展开的。(1)关于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源头。老子之所以成为道家学说的始祖,是因为他创立了“道”的理论,并以这个理论,构成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在《老子》书中,“道”有多种含义,但作为哲学概念,它首先指的是关于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老子认为,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存在着一个无形、无象、无声、无名的“道”虽然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之不得、迎而不见其首,随而不见其后,但它却是一种实存,曰“夷”、曰“希”、曰“微”“此,三者不可致洁,故混而为一”它是一个圆满自足的浑朴状态的和谐体,,是物质的本初,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且“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形,无声,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循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是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同时又进一步指出“故曰,道大,天大,地
f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空间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这里的“道”是指自然)。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个主宰和决定人们命运的神或上帝,而老子以其大胆的想象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