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教材分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新课程《科学》(华东版)初中三年级
(上)第七章第1节的内容。本册教材前面四章,分别学习了机械能、电能、内能和核能,本章共有四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和能源的种类、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从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形式的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出发,从而引出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理论基础,也是前几章分别阐明能量现象的总结。二、学情分析:
初三级学生,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望强。
学生在本册教材前面四章已经学过能的多种形式,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及机械能的守恒,电能的转化,热传递;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对能量转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学习作了较为全面的铺垫。
另外,在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能的形式与转化,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各种形式的能量。2.能列举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及同种能量之间的转移。
第1页共6页
f3.知道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2.通过合作、交流、编故事、小实验和成果展示等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认识能量转化的普遍性,体会科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3.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4.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难点:能量在转化与转移中守恒。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自然界中的能量设计理念:利用学生的自然常识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能量这一概念。不要求抽象地给出能量的定义,教材中也没有能量的严格定义。教学方法:
第2页共6页
f1利用大量图片、动画让学生体验自然界的能量现象。○1教师从各种媒体收集资料;○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体验燃料的能量、生物体中的能量、食物中的能量等比较难懂的化学能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的转移设计理r